尚 忆 教 育
shangyi jiaoyu
            你的大脑超乎你想象!

尚忆大脑教育,让中国人的大脑强壮来!
文章详情

学习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应用的?

 二维码 206
发表时间:2019-05-17 20:03


微信图片_20190517201245.jpg

文/龚华钢


我们这里指的学习能力,是单纯的指一些学习技巧,涵盖了记忆、速读、导图等(不包括学习动力等)


1
学习能力的形成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任何一项技能(包括学习能力)的形成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过程都是:生→熟→化。中间就是不断的重复,你在重复的过程就会自然而然的自我总结和做出调整。


后面就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行为习得理论——学习得到经验,意思就是人都可以通过以前的行为获得经验,并做出调整。这个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


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接触记忆、速读等很长时间,却没有什么收获。因为这些朋友只能被称为“理论家”:

  • 电脑里相关的资料、书籍大把

  • 只看不练,只关注理论

  • 看到一个理论后,期望有更好更快捷的方法


一句话总结,就是不断的找,却从不去做。


而事实上,只有不断的做、不断的总结,那些理论的东西才会变成技能、真正属于你。这个就是我说的,你第1次做可能不及格,只有30分,但是3次后可能就到70分了。


要记住,理论和实际应用永远是两回事。



还有很多朋友也是在不断的做练习,但却效果不大。这样的朋友不在少数,而这个就是自学过程中走弯路的问题了。


自学固然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失败和没效果的几率非常高。而造成自学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

  • 人有惰性,很难坚持

  • 自学过程没有抓住核心的训练环节,造成训练很长时间都见不到效果

  • 自学时碰到问题、困惑,没办法解决


就以速读来说,我在现实生活当中碰到很多这样的朋友,包括我经常在论坛看一些朋友的讨论,很多坚持了几个月甚至一年而没有效果的大有人在。这就是典型的走了弯路(包括记忆也是如此)。


当你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话,建议还是参加训练班。有课堂的气氛,有学员、老师的不断鼓励和鞭策,更重要的是有老师的答疑和解惑,这样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让你在短时间提升得比较快。

2
学习能力形成后的应用


当我们拥有一项技能后,并不是说随时随地都会应用到的,而是会根据我们的目标而进行自我调动和应用的。


这就像刘翔有着世界一流的短跑能力,但平时走路时还是像我们普通人一样走路,只有在训练或比赛中才会把这项能力发挥出来,而且还会根据训练和比赛的不同,自动调节发挥能力的程度。


这个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人会自动应用这些掌握的能力。


这里我做一个实际应用的案例,也是速读的应用给我最大的帮助:


  • 一个是我在自学考试时:速读帮助我在1天左右的时间里,把一本书的重点画出来。这样就让我能够在剩下的6天把这本书背出来成为可能。

  • 另一个是我当初涉足心理专业的时候从爱好到想开自己的工作室,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我翻阅了1、2千本书籍,还不包括其他的音频、视频资料、做案例等等。速读对我建立专业心理学知识体系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结发现,因为有个很强烈的目标,并且有时间的限制以及达到目标的强烈动力,所以当时就调动了掌握的全部能力,在过程中也越来越熟练。反过来到现在这个阶段,因为已经达到一个层次,目标、动力也趋于平缓,能力的发挥也随之调到了一个平缓的状态。


现在也比较少看书,好像这个技能也沉淀了。但当拿到一本一般的书2~3小时会看完;专业书也是2、3天内通读、画重点,回头再精读认为值得的重点。这是因为当我拿起书时,掌握的阅读能力又调动了起来!


记忆也是如此。我当时背扑克训练到5分钟搞定后,就停止练习了。平时也很少应用,就算平时记电话号码,我还是喜欢拿笔或手机记,因此好像就退步了。但当碰到学员问些实际的考试记忆资料要怎么处理时,我又能很快地用记忆处理。


因为要用时又调动起来,这就是有这个能力和没这个能力的区别。


所以,千万别觉得背数字、背扑克没用,这些属于基础训练、热身训练,是在活化你的大脑,让你的大脑更灵活。虽然平时觉得用处不大,但需要时会很快调动起来。


最后用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吧:


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重复练。当这些技能沉淀下来后,就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根据你的目标、动力程度而自动匹配发挥,而且在应用过程中会越来越好,给你带去帮助。



尚忆教育公众号
尚忆高效学习大讲堂
总部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元下田三路19号尚进创意社区D栋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