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二维码
113
发表时间:2019-06-12 20:33 我憎恨那些浪费时间的行为,我要摧毁拖延的习性,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我终于醒悟到,若是懒惰,无异于从我所爱之人手中窃取食物和衣裳。——《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P69,著:奥格·曼狄诺,译:安辽,世界知识出版社,分享人@小以 作者:Tara Hagan,来源:Quora 转自: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我觉得它应该与兴趣有关,与热爱有关,与开心有关,你不会厌倦,你会一直有探索的欲望,做的很专业时,自然也可以靠它吃饭,这就是我对自己正确道路的定义。 1 将你的时间使用在能为你带来能量的事情上 将你的时间使用在能为你带来能量的事情上,而不是在消耗你自身能量的事情上。 我在哈佛商学院上过一门课程,名为《动荡时期的权力和荣誉》,由南希·科恩讲授。我们研究了各种类型的领导,从亚伯拉罕·林肯和温斯顿·丘吉尔,到马克·扎克伯格和斯蒂芬·乔布斯,再到奥普拉和U2组合。 南希·科恩简直是个疯子——她是如此激情四射而且学识渊博,涉猎颇广。她可以一时兴起全凭记忆背出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篇章,和亚伯拉罕·林肯的书信。她是我见过的最牛逼的人。 我最近一直在看一部关于亨利·福特的纪录片,正琢磨“为什么这个声音这么耳熟?”然后突然意识到,这是南希·科恩的声音! 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一群学生和科恩教授一起吃午餐。在她与我们讲述一档由她牵头的PBS(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节目,所有她在纽约时报撰写的文章和书籍,以及她对骑马的热爱后,我问她:你是如何决定怎样安排你的时间? 她回答道:
2你持续选择你更在乎的事情 我在哈佛商学院见到另一个牛逼教授,扬·穆恩,合作教授一门名为《品牌和差异化》的课程。她的许多商业洞见都收录在她写的《Different》一书中。我觉得如果我在剽窃他人(的思想),那么至少应该摆上他们的书籍。 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所有的哈佛商学院教授会做一个最后的演讲,这是学校里崇高的传统:教授就有关个人和职业成功分享个人故事和给予诚恳建议。穆恩教授传授了许多知识给我们,我在这里最想说的是她分享的一件与此有关的事是关于她儿子的故事。 有一天她的儿子对她说:“你一直告诉我做一些自身激情所在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呢?” 她回答:
3寻找你的最佳平衡点 寻找属于你的最佳平衡点,即你所热爱的、你所擅长的和社会价值观的交集处。我从《真实性领导力培养》课程上偷学这个概念,还做了拙劣的改动。 以下是我找到的模型,特别适用于确定个人是否在正确人生轨迹: ▲最佳平衡点就是你享受你所做的,也是你擅长的,还是社会认可的 4、将这些都聚合到一起 对我而言,确保一个人是否在正确的人生轨迹不是一个简单的清单列表,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试金石,而是一系列明智决定的结果。 或说这都不是系列明智决策的事情,更像是丰富多彩的经历日积月累而后串联起来的过程,正如史蒂芬·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演讲中提出的著名的点线言论。
你愿意雇佣现在的自己吗?(十年后你又靠什么赚钱?) 作者:林依珊 ,来源:销售与管理(ID:Marketing360),本文经授权发布 01 远房表哥是个退伍军人,后来安排在士陵园工作,因为家乡比较落后,没有太多的单位安排退伍和转业的军人,只有三个编制,但是烈士陵园挤进来28个人。所以他们轮流一个月上一次班,月薪1000元。表哥一直怨言很大,嫌弃待遇太低,他已经有两个孩子,根本不够养家。 我:你觉得你的工资低?。 他:一千块一个月还不低吗? 我:你的工资是一天的工资,而不是一个月的工资,而且你的工作就是看门,一天1000块,已经赶上北京经理级别的工资了。如果你雇人,你愿意他一个月就给你看一天门,你给他1000块吗?你看不上这1000块,你可以换工作。 他:要是这么说是不少,但是换工作公费医疗就没了。我可以在那不上班的29天去干点别的。 其实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的解决了,你看不上这份工资,那你凭什么看不上?你要怎么去解决。老板没有义务去替你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人生你负责。 但是,非常遗憾,有这种认识的并不多,大多数人在面临工作选择的时候,会本能的选择挑战更小的。 我在几个同学群中抛出这个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佣现在的自己吗”? “很难吧。”“不会。”有些意外的是,否定的答案竟然占了大多数。 02 在这愈加纷繁喧嚣的世界里,稍微静心下来反思一下,才发现我们很多地方做得都不够。 我们抱怨工资太低,但是我们又懒得去增加新技能; 我们觉得不被重视,任务来的时候又不愿意替老板分担更多; 我们年年重复同样的劳动,除了年龄和皱纹增加,再无变化,却要求工资不断上涨; 我们从不愿意工作打扰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拮据的时候却以此为理由期待涨工资…… 10年后,你靠什么赚钱 03 最近面试了很多90后,既然是招聘,一定会谈及薪资。我的回答是:真正给你们开多少工资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们自己,我们只负责支付。现在我们能给的只是一个基础薪水,以维持必要的生活开支。 说难听点,曾经刚毕业的我和刚毕业的你们都不值这几千块,因为新毕业生最初的几个月,基本不能为公司提供价值。你们要想着怎么让自己更具备价格,更值钱。 说书面一点,就是10年后,你靠什么赚钱。时刻问自己这个问题,很多选择就不会迷茫。只要你让自己值钱了,就算这个公司不给你应得的,愿意给你应得的多得是。 就好比前几年很多的出国打工,媒体上时不时报道在国外当电焊工,保姆,每个月可以赚到2万元人民币,远远超过国内一般白领的薪资,听起来很不错。但这份工作的投入,可能体力占50%、时间40%、技能10%、组织能力0%。 但是实际上去澳洲当体力工人的白领并不多,抱怨民工赚的比自己多的白领真的当民工的也基本没有,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成本结构透露出几个问题: 1. 体力与时间占了最大比重,这两者是随着年龄逐渐下滑的资源 2. 技能占比太低,而且除非未来一直干同一行,否则这技能的沿用性不高 3. 组织能力的投入为零,无经验累积,但这却是未来杠杆率最高的资源。 千万别短视眼前的利益,而要分析背后各项投资的比重(体力、时间、技术、组织能力)。 减少用体力、时间这类越用越少的资源来换钱,尽量多用技术、组织能力(例如管理、创新、创业)这类具有杠杆特性的资源来换取成果。 04 这样在40年左右的职场中,你的选择才会越来越多,投资报酬才会持续上扬。 工作务必要找有累积性的,无论是累积人脉、经验或是作品都可以,让自己的价值会随着工作的时间同步增加,这种工作才值得尽力做。如果一份工作干了五年、十年,你发现你的整个职业人生依然是空白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以后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这种人。 股神巴菲特投资公司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他只找护城河够高的公司,公司的护城河可能是强力品牌,可能是高深的技术,护城河越高=不可取代性越高。 其实每个人也都需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护城河越垫越高,你的护城河越高,你的不可取代性越高,你这个人的价值就越高。 现在机器人不但能代替不需要脑力和非精细化的工作,还能聪明的打败韩国著名围棋手李世石了,不应该惊醒吗? 那如何抬高自己的护城河呢?基本上无外乎两种途径: 1.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去学习,投资自己。 学习一种技能,例如说:学习编程、演讲,甚至健身、音乐、插花,反正就是你学会以后可以靠这个吃饭的技能,等你出师了就可以跳槽到薪水更好,也更有前景的产业。这项投资是基础,一点也不比投资股票基金的回报率低,而且更稳定。 2. 学习投资赚钱 因为投资是有累积性的,你可以同时用时间劳力赚薪水,同时靠投资赚被动收入,而且随着时间过去,你投资能力越来越强,靠投资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你再也不用担心说会失去竞争力。 好吧,停止抱怨,现在就行动吧。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我们徒然的变老。
文章分类: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