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记忆法记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小学必背古诗) 二维码
95
发表时间:2020-04-18 21:34 文/尚忆大脑教育 郭艾青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小学必背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用记忆法记古诗,首先要对文字内容展开想象,想象的画面越生动有趣,记忆效果就越好。想象的过程,也就是初步理解与记忆的过程。想象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情节,这样就更有故事感。 第一步:想象 我去好朋友(湖阴先生)家串门,他家虽是茅草房,可是房内和房外的庭院因为朋友经常打扫所以都特别干净,没有一丝青苔。庭院里花草树木成垄成行,都是朋友亲手栽种的。庭院外有一条小河流经,像护卫一般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再往远处看,两座大山并排着好像打开的两扇门来为我们送青,送来青翠茂盛的山景。 第二步:分场景 想象之后,有了对本诗的初步理解和记忆。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整首诗的场景通过逻辑进行划分,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本诗共两句,第一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讲的是邻居朋友湖阴先生家里——茅草房和庭院的场景,主要的图像有“茅檐、花木”。 第二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讲的是湖阴先生家门前的景观,主要的图像有“水、田、山”。 在回忆整首诗的时候,首先回忆邻居朋友湖阴先生家里——茅草房和庭院的场景,想象走进房子先坐下喝茶,所以先环顾的是“茅檐”,不禁赞叹屋里打扫很干净;再走出屋子,来到庭院,看到庭院里花草树木成垄成行,朋友自豪地说:这都是我亲手栽种的。 然后回忆,走出庭院大门,看到了什么呢?是从哪个方向和视线出发呢? 先看到庭院外有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像护卫一般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再往远处看,两座大山并排着好像打开的两扇门来为我们送青,送来青翠茂盛的山景。所以我们发现作者其实就是按观赏视线由里到外,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诗的。 第一步“想象”,运用的是右脑的图像功能;第二步“分场景”,运用的是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这样左右脑并用,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记忆,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画图或涂鸦 从右脑图像和左脑逻辑两个方面,把这首诗学习完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把图画出来,加深印象。 例如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图来画一个: 如果不会画,可以把这个图打印出来,涂鸦、上色,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运用记忆法记古诗,是不是挺有意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