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记忆也要会归类才行 二维码
350
发表时间:2017-11-08 16:54 在开始学习之前,请你把某一房间里的一些东西记下来。这些东西有: 你能把每样东西都记下来吗?你是怎样记忆的呢?也许有人就这样一个个把它死记住,这也是可能的,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有人就很聪明,他们为了容易记忆,就上面的几样东西进行了分类:
这样,各组的数目减少,记忆就容易得多。不知不觉,他们就采用了记忆的归类法。 把看起来毫无联系的材料归纳整理,达到“异中求同”,便于记忆,这就是归类记忆。归类即根据事物间的共同点,把事物个体归入或合并为一类,或者把较小的类归入或合并为较大的类。 运用归类记忆法,我们可以根据共同性进行归类、整理,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 归类记忆适于用来记忆项目较多,而能够进行归类整理的识记材料。 通过对识记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可以在同类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使识记材料变得整齐有序、有条有理,从而能够顺利地装入记忆库中,并在需要时能顺利地提取出来。 话不多说,直接上例子,如用归类法去记忆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像这样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归纳能力。 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而在其他情况下,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归类的方法进行记忆。但是,同其他记忆习惯一样,这种方法需要经常练习,养成一种善于分类的习惯,才能运用自如。 理论我们清楚了,例子也见过了,那么是时候轮到我们进行实际操作了。 首先,在归类以前,先确定归类原则,归纳什么、扬弃什么,目的明确才能更好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 分类的标准有多种,可按机能、构造、性质、材料、大小、颜色、重量、存在的时间、地点等分类;就人物而言,可按性别、年龄、出生地、毕业学校等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为了便于记忆,分成的组数和各组内的个数要得当,分成的组太多,记忆起来就费劲;组太少,组内的个数就会增多,每组的个数相差太多也不好记忆。- 其次,在归类的过程中,门类与门类之间不断进行对照。相似、相类似的材料相互启发能温故而知新,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分类的时候,总是有几种特别的东西难以归类,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勉强找它们的共同性,把几个不好归类的放在一起,也自然会成为一个小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归类记忆法时,必须正确地进行归类,满足归类的包容性要求和互斥性要求。 包容性即从事物个体或子类归并出的各个类或母类必须能包容所有被归并对象;互斥性即从事物个体或子类归并出的各个类或母类必须相互排斥。 前面说了这么多,你学会了多少呢?光说不练假把戏,让我们来尝试一下用归类记忆的方法,将下面这些词语记一记吧: 书、墨水、餐叉、小刀、铅笔、水、杂志、易拉罐、瓶子、报纸、钢笔、盘子、玻璃杯、调羹、橡皮擦、小册子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归类呢?记住这些词语,你又花了多少时间呢?不妨在留言区写上你的归类和记忆时间,比比看谁更快吧!
文章分类:
高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