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中午12点,教会你一种学习方法
暑假开始一段时间了,朋友圈正在火热举办一场“环球旅游摄影比赛”,这些美丽的照片将会成为我们以后回忆的载体,证明我们曾到过那里。

在朋友圈里,照相+回忆=照片,那会不会还有另外的等式成立呢?
比如:照相+回忆=记忆力提升,也就是用照相的形式,回忆起学过的知识点,让我们的记忆力得到提升。

是不是感觉不太可能?下面先听我们一一道来也不迟~
照相回忆是指,当我们在回忆资料的时候(文字、数字、图像等),尽量闭上眼睛,有意识地想象额前出现一个虚拟的屏幕,我们所需要回忆的资料就清晰地显现在这个虚拟的屏幕上,我们只要看着这个屏幕,就能把所需要的资料一个不漏地回忆出来。
回忆的时候仿佛是看着一张照片来进行回忆一样,所以称之为“照相回忆”。它通过对回忆的环节进行针对训练,激发清晰的回忆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记忆力的目的。
照相回忆法的运用,有四个步骤:找关键词、组织图像、找提示词、闭目回忆。
照相回忆法的运用,前提是要把资料先记住,然后才能进行回忆训练。前面的两个步骤,找关键词和组织图像,是跟记忆过程有关的;后面两个步骤,找提示词和闭目回忆,是跟回忆过程有关的。
第一步:找关键词
对于所要记忆的资料,例如一篇文章,我们需要先通读文章,理解大概的内容,把文章的结构理清楚,同时把关键词找出来。
关键词主要指每句话里面的中心词、重点词,很多时候是名词,有时候是动词或形容词等。找关键词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把这些关键词图像化,通过这些图像把整篇文章从前到后串起来。
例如小学语文课文《詹天佑》最后一段:

文中加粗描红的这几个词,就是关键词。其中,“回击”和“赞叹”是动词,其它都是名词。当然,你也可以找其它词作为关键词,只要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记住原文就行。
然后,把这几个关键词的图像想出来,例如,“回击”可以想到一个拳头,“赞叹”可以想象很多人张开嘴巴。
如果能够把这几个关键词记住(例如通过串联联想的方法),那么,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就已经把握在了。

第二步:组织图像
关键词找出来之后,就通过关键词的串联作用,把整篇文章的图像都串起来。对于一篇文章,我们需要根据关键词以及文中的内容,在脑海中慢慢组织并完善图像。这个过程是图像记忆的过程。
组织图像的时候,尽可能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闭上眼睛,想象额前出现一个屏幕,所组织的图像就在这个虚拟屏幕上展开,仿佛能够真的看见一样。
例如《大学》里的这段:

通过整体的通读、理解,并找出关键词,接着就需要针对整段文字进行图像组织。基本上每句话都要转化为一组图像,并且要把一组组的图像串起来,形成流畅连贯的画面。这个画面可能是一连串的动作,或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动画。

通过这种想象的训练,不仅记忆力会不断增强,而且想象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第三步:找提示词
通过图像记忆,把文章大概记住之后,接下来,就要找出提示词了。提示词跟关键词不太一样。关键词是帮助我们形成图像并进行记忆的,而提示词是在已经记住的基础上帮助我们回忆的。
举个例子,例如白居易《琵琶行》前几段:

记忆的时候,每句会找一两个关键词来帮助形成图像并进行记忆。而一旦整句话记熟练之后,当我们回忆的时候,有时候某句话想不起来,这时只要稍微提示这句话开头的前一两个字,我们就能回忆出整句话。每句话开头的这一两个字,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这就是提示词。
简单的说,关键词是帮助我们记忆的,而提示词是帮助我们回忆的。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把提示词用彩笔做个记号,例如《大学》里的这段:

对这段文字,在熟记的基础上,这三个“诗云”和一个“子曰”,就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把整个段落回想起来。
在照相回忆法的运用中,对提示词不仅要记住有哪些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提示词在其段落中的大致方位(随着训练的深入,可以慢慢变得精准),例如,第二个“诗云”占据了第一行的最右边和第二行的最左边,第三个“诗云”是在第三行的右边。

第四步:闭目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