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补课花掉全年收入,家长奶茶都舍不得喝!教育部重拳整治 二维码
113
发表时间:2018-03-02 23:54
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称,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 如今,“占坑班”、尖子班、提高班等各类校外培训班越来越多,打着“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被名校预录”、“中学分班考试要考”、“课上没讲校外培训机构会讲”等旗号,间接、直接地诱导鼓励学生去参加。这不仅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家长们也因高昂的培训费感到压力山大...... 2月26日,四部门针对此类乱象重拳出手: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对补课乱象进行专项治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四部门重拳整治 春季学期伊始,教育部等四部门以办公厅名义联合印发的《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通知》中明确表示:
《通知》中“立即停办整改”“坚决纠正”“坚决查处”等关键词的高频出现,也让公众对此次专项整治抱以期待。多家媒体对此次整改,不惜冠以“史上最严”称号。 而此前,教育部办公厅2018年2月12日还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常简称为《教育部十项严禁》,结合这次的《通知》,可谓双管齐下,直指教育乱象。 课外培训加重家长们的群体焦虑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现在补课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上海市人大代表马瑜说,“很多补课都是超前学,‘早学几年、多学几遍’。” 在上海市两会上,和马瑜有类似感受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据半月谈消息,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在建议中写到:“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 据新华社报道,王女士为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课外培训班,每年花费近8万元。对此,王女士很无奈,因为孩子的同学几乎都报了课外班,“独善其身”很可能掉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半月谈记者采访还发现,除了数学、英语撑起补课大梁,如今的补课门类丰富多样,几乎每门功课都有庞大的补课群体,积少成多,在分割孩子空暇时间的同时,更为家庭经济负担层层加码。 沈阳的张女士最近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报了一个国学班。学费一年1.6万元,一次性交清,每周两个半小时,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费用不退。除了国学,周末、假期的补课内容还包括奥数、英语、声乐、美术、羽毛球……每年各种补课费用约6万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统计,2016年沈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444元,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仅补课费就相当于当地一个成人的年收入。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院长叶存洪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群体焦虑。 半月谈消息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课外补习正在“绑架”学校教育。
张先生自从女儿进入四年级后,就给孩子报了多个“占坑班”(指部分公办学校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小学生学科培训班,从中选拔优秀小学生升入该校初中。),据称在“占坑班”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被名校预录。而李女士虽然知道校外“奥数”等培训对自己孩子所在学区的小升初帮助不大,但依然给孩子报了名,因为“中学的分班考试要考这些内容,不学就会进差班”。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陈国治认为,产生校外培训种种无序和违背规律的各种乱象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明里暗里的条件要求的助推,真正切断这一关联,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据北京晨报报道,还有有媒体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有所保留,将更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训班,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或任教的补习班。 “中小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做好学校教育的本职,也是为校外培训降温的重要支持行动。”陈国治说,学校及其从业者(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性质上的差异,角色不容混淆。专项治理工作要“使其(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
文章分类: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