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情况的话,家长要观察分析原因,看看孩子阅读时是否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音读
音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读出声;
②唇动;
③舌或喉、声带动;
④心诵,即大脑中发声。
发生音读时,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是这样的:视觉输入信息→转为语音信息→大脑理解语音信息,如下图:
我们视觉输入信息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脑处理、理解信息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但是说话的速度却只有约200字/分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音读是拖慢阅读速度的最大瓶颈。
二、逐字阅读
逐字阅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很多人误以为这样叫精读,可以把文章、书本理解得更透彻,其实不然!
把意思完整的句子割裂成字、词之后,注意力被单个文字所分散,理解力也变为逐字理解,而不是按词语或句子来理解,只会妨碍、减慢对全句或全段的理解,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如有这种习惯,你要尝试阅读“意思”,而不是阅读“字”,就好比听别人讲话时,是听他的意思而不是听他说的每一个字。
三、指读
指读就是阅读时用手指着字句来阅读,因为手指的移动速度是远不及眼睛摄入信息快,所以这样阅读会大幅降低阅读速度。
在某些阅读技巧中,会让练习者用手指辅助阅读,但在速度加快后,应及时放弃这种做法。
四、转动头颈
阅读时颈部由一边转向另一边,也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令你疲倦不堪。
如有此习惯,可以尝试用双肘支桌、双手支颏,单纯依靠眼球转动来引导阅读。
五、纠缠于生字
读读停停,会打乱阅读节奏,减慢阅读速度,并打断阅读思路,妨碍所读信息理解的完整性。
如有此问题,平时须多识字、词,阅读时先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待阅读完毕再查字典印证。
六、回看
回看也是快速阅读最大障碍之一。
主要原因是潜在心理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总认为自己可能看漏、可能没记住,导致不断返回重读。
结果,新的内容得不到充分理解,只好又回头重读。返回重读又造成信息的混乱、流失,影响记忆,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返读越多,越需要返读。
七、忽略线索
标题是作者提供的重要阅读线索,决不可忽视。
忽视了标题、引言、总结、后记、说明及图解等信息,会限制你的阅读思考,影响阅读效率。
如果有此习惯,尝试在阅读时,只看标题、斜体字、深色字、特别的说明等,然后猜测,看你能从中领会多少。
八、假阅读
眼睛看着书,思想却神游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下很多学生自习时。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时心绪不宁,精神困顿,注意力严重分散,或者对此不感兴趣。
有此现象的,休息不足的应该充足休息、做有氧运动,练习静坐,或先去做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只有调整好身心才能更好地投入阅读和学习。
结语
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能力,而拙劣的方法则可阻碍才能的发挥。”
要想阅读好,首先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只有阅读速度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书本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消化所阅读的材料。
上面说的几点问题会严重妨碍阅读速度和理解,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希望大家都避免这些情况,练好阅读方法,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