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维码
194
发表时间:2019-04-21 17:23 原创: 尚忆大脑教育 陈晓丹 上周,晓丹老师通过文章《你的阅读能力OK么?》,为大家讲述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跟成绩的关系。 今天,则为大家重点介绍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理解是最为重要的,只要认真地关注到这一点,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会取得相当大的进步。 所以是不是讲到现在,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底怎么样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会问“我的孩子记忆力不好,怎么提升记忆力?”或者“我的孩子专注力不好,怎么提升专注力?” 但是我说,这样的问题不具体,所以我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你看提升能力,这多抽象,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你都不知道孩子现在的具体问题,怎么提升、怎么解决呢? 所以,在我们告诉大家具体怎么解决以前,我们先来看看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平时都会出现什么问题: 1.虽然读完了书,却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有个高二的同学告诉我,她说历史课太难了,她抱怨即使在学校和补习班补习过了以后,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因为需要背诵的内容太多,转眼就忘了,所以学得非常吃力。 其实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抱怨书本内容读了以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孩子们实际上是不会边读边思考,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阅读行为本身。 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孩子一定会变成一提到学习就头疼的那种类型。 所以,千万不要“空读书”。
2.不知道含义,仍在继续阅读。 ——“都读完了,但内容太难了。” ——“哪个部分难呢?” ——“全部不明白。” 这是我现在看到的很多学生都有的问题,不能掌握书的内容,只是像机器人一样机械的阅读,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教科书突然加深的初中阶段。 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是一定要改正的不良阅读习惯。 3.读完书后,还分不清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有问题吗?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提问。” 这是我上课结束后,教室里经常看到的景象,我问学生是否有问题,学生们一般都鸦雀无声的,只是眼睛看着我,他们只希望能够尽快下课。 问题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参与,积极参与的学生会主动地读书。这样的孩子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学习的内容中哪部分已经理解了、哪部分还没有理解,准确地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相反呢,不能做到的孩子虽然学习的时间很长,阅读的书也很多,但是成绩不好。 4.读完以后,不能把握核心内容。 读完以后,不能把握核心内容的原因在于,书的内容与自身的阅读能力水平不符,或者说是因为对书的内容没有掌握任何的背景知识,所以感觉生疏、没兴趣。 这尤其容易出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学生阅读、学习古诗词以及文言文上面。 自我诊断方法 1. 读书时,没有任何想法,独自发呆 2. 虽然在不停地翻书,但是连前一页的内容也记不住 3. 明明是针对书中的内容提问,他们却想不出书中出现过此内容 4. 如果问他们是否有理解困难的部分,他们会回答没有,但却回答不出问题 提高阅读能力的八种战略 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的方法。下面分享8种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点,“根据文章的类型,有目的地阅读”。阅读文章之前,你要先设定阅读目的,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文章的内容,同时也更容易判断出哪一部分重要,然后将必要的内容挑出来阅读。 第二点、第三点,“最大程度地调动背景知识、活用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指的是看到、听到、读到和体验到的一切,背景知识越多越好,越多地运用背景知识,则阅读能力就越强。 第四点,积累、活用词汇的能力。这是小学就要打好基础的。语言由文字和词汇构成,这一点是阅读的基础。 第五点,“出声思考”。什么是出声思考呢?就是阅读时,如果想起类似的经历或想法,就把它说出来,遇到好奇的部分也把它说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监督与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 第六点,“一边提问,一边阅读”。一边提问一边阅读是培养综合思考能力的好方法。阅读越多,意味着想法越多;想法越多,就说明学到的东西越多。 第七点,阅读时先判断什么内容比较重要。这个就是我们在思维导图里面始终给大家强调的”关键词“,找出关键词,把握文章意思,有意识有目的的阅读,这个能力必须要培养。 第八点,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导图笔记,便于理解与记忆。 |